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5 月 03 日
愛因斯坦認為:「在教育中,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,應當放在首位」,而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到教育的場所,因此,父母便是訓練孩子思考能力的最佳人選!
本文會分享一些觀點及方法,最後也有推薦幾個思考力玩具供參考,各位家長千萬不要錯過!
為什麼思考力要從小開始培養?
1+1的問題
考試制度
也許你剛才也和大部分的人一樣,篤定1+1=2,且沒有其他答案,這正是考試制度使然。現在的孩子也逐漸被教育成以找到「標準答案」為學習的核心目標而不自知。
曾經有學校的期末考對學生進行這樣的測試:「山羊26隻,綿羊10隻,船長的年齡多大?」許多學生回答「36歲」。從回答中可以看出,學生是按照公式「找」到一個可能的答案。後來校方表明:題目並沒有標準答案,目的在考察學生對數學問題的質疑意識、批判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如果今天換作是你的孩子在期末考遇上了這種題目,是否也會循規蹈矩地從數學公式找出可能的答案?也許在考試中,這麼極端的題目不會出現第二次,但試題仍有出錯的可能,只是,孩子會去質疑題目嗎?還是會在題目校正、送分後,才驚覺「哦?原來題目有問題,我考試寫得很順耶」?
所以,應該要多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,而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時候,便是最佳時機。
充滿疑問的時期
以一個3歲小孩為例,他每天都在探索著這個世界,腦袋裡充滿疑問,不斷地問「為什麼?怎麼會這樣?這是什麼?」,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。
但是孩子這種無休無止的提問,容易讓人感到很煩躁,因此,有些家長會用「就是這樣、沒有為什麼」來搪塞,這往往造成孩子降低提問的意願,思考的機會也逐次減少,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。
國外的學生在上課時是搶著舉手發言的,但臺灣的學生卻很少在課堂上提問,因為會認為自己的問題可能很笨、怕被同學笑或是擔心會擾亂上課秩序等,這也許就是從小養成「不提問的習慣」。

因此,在孩子充滿疑問的時期,那些童言童語正是思考力與創造力萌芽的時刻,家長應該要多鼓勵孩子表達那些與眾不同的獨特想法與做法。
5種訓練思考力的方法
#1親子共讀,鼓勵孩子多表達
簡介:
有些孩子可能對於內容不感興趣而不求甚解,此時,對話便是加深思考的最佳方式,因為唯有透過思考、理解過後才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,因此家長應該要鼓勵孩子多表達。
物理學家費曼小時候與父親共讀《大英百科全書》時,讀到「恐龍的身高有25英尺,頭有6英尺寬。」他的父親停下來對費曼說,「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。」
也許對於大部分的家長來說,這只是恐龍身形的描述,可以簡略帶過,但對於孩子來說,他們無法想像恐龍的體型有多龐大。因此藉由對話,能找出孩子不理解的地方,並加以思考。
#2以啟發式問句替代命令句
簡介:
此方法參考於《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》。
習慣命令句的孩子不僅不會思考,更會降低自己的價值感、歸屬感,且容易產生抗拒,甚至影響親子關係。
影片中提到的範例,家長對孩子說:「八點半了,去洗澡!」這是命令句,而啟發式問句的問法,應該是:「八點半了應該做什麼事?」當孩子回答:「八點半了,應該要去洗澡」再給予孩子肯定。
啟發式問句的意義,在於引導孩子思考,並自動自發地去執行,以取代命令句下被動的非意願行為。
#3多用開放式問句詢問孩子
簡介:
開放式問句是心理諮商常用的技巧,雖然是應用在表達上,但是孩子在表達的過程中,也能促進思考,這點在方法一也有提到。
與之相對的封閉式問句為「是不是」、「好不好」、「對不對」,在這種狀況下,孩子的回答只有Yes與No,家長可以多使用「怎麼了」、「是什麼」、「為什麼」這類型的開放式問句來引導孩子思考、表達。
#4鼓勵孩子尋找不同方法
簡介:
這個方式同樣是要打破找尋唯一標準答案的桎梏。在數學中,同一個題目可以有多種解法;在生活中亦是,同樣的問題,從不同角度切入思考,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式。以著名童話故事《三隻小豬》為例,家長可以問孩子,如果豬小弟蓋不出堅固的房子,三隻小豬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保命呢?
答案可以是在大野狼必經之路挖一個大坑洞、替大野狼煮一頓豐盛大餐以降低自己被吃掉的風險、和大野狼示好並成為朋友等,讓孩子練習思考不同的解決辦法。
#5曼陀羅思考法
簡介:
我在曼陀羅思考法文章中有介紹過此方法,但其應用層面很廣泛,也非常適合孩子做思考力訓練。家長可以在中間指定主題,外層的八個格子則是讓孩子填上想到的內容,沒有標準答案,透過虛實轉換、延伸想像來刺激孩子進行發散思考。
⚠️實物為具體、眼睛所能看見的名詞,如:蛋糕、天空、水、積木;虛物則為動詞、形容詞、副詞、地名、顏色等抽象概念,如:敲擊、美麗的、很快地、新北市、綠色。
方法一:實轉虛


方法二:虛轉實


方法三:指定內容


參考書籍《曼陀羅思考法》。
7種思考力訓練玩具推薦
[wptb id="1040" not found ]結語
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、思考、再思考,然而,在《東大超人氣的人生思考課》一書中,點出:學校教育會讓學生誤以為任何事皆有規則及標準答案,而忽略了思考的重要性,但是出了社會以後,不管是進行研究還是進入職場,都需要用到思考能力。
思考力的訓練並不難,孩子可以從娛樂遊戲中學習,也可以於親子互動中訓練,若成長的過程中能養成思考的「習慣」,在未來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必定有更多機會能表現地出類拔萃。
想瞭解更多好玩的專注力遊戲、學習力大禮包嗎?
填寫下方表單,限時免費領取驚奇腦站長33獨家設計的《專注力遊戲學習手冊》內有超完整靜態紙本專注力遊戲與專注力遊戲互動攻略,讓你一次帶走好用又好玩的專注力遊戲體驗教材!並且手把手教你帶孩子玩出專注力!
學習大禮包也正在準備中!內容包含多頁曼陀羅思考法練習題,接下來陸續完成學習力的八大基礎後,會開放家長們免費索取學習手冊及教學資源。
後續也能持續收到《驚奇腦週報》,學習更多好用、好玩的兒童專注力遊戲與鍛鍊學習力的教材!